《围绕农业高质高效推进赋能变革》陈文胜 丨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专家组组长
-
2021-12-22
关注
微信扫一扫
关注竞网集团公众号
获取更多营销干货资源
12月17日,“做强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2021第五届产业互联网创新大会暨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长沙举行。大会现场,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专家组组长、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发表《围绕农业高质量高效推进赋能变革》主题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当下经济发展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乡村振兴,主要是三个标准: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今年一号文件又提出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们很清晰地感觉到推进乡村振兴就是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个标准。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没有农业的乡村就不称之为乡村,农业是乡村的根本标志。在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农业怎么发展。
一、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实现生产方式变革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粮食生产及供需由原来的南粮北运,转变成现在的北粮南运。南方出现大量耕地抛荒,北方却没有。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呢?因为发生了两个变迁。一是粮食主产区变迁。在汉代时,粮食主产区是关东平原和成都平原;后来因为水稻种植兴起,在宋元时期,江淮平原成了江南鱼米之乡,加上气候变化的原因,关东平原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地位发生了变迁;再往后,当时的封建政府强制推行农民退田重商,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导致江淮平原开始养蚕重商;明清时代,“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广”主要指的是洞庭湖平原。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又发生了变迁,东北平原种水稻了,而以前他们主要是种大豆和玉米。东北平原种植水稻激发了中国最大黑土地的农业价值,对南方农业,特别是水稻种植,是一个颠覆性的冲击。
这两个变迁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南方农业如何高质高效发展。北方只有北京、天津等少数几座大城市,其他主要大城市都集中于南方。南方工商业比较发达,但人地矛盾突出,主要是耕地偏少,像湖南很多山区只有七八分地,不足以支撑一个家庭。南北方在农机成本上差异较大:东北平原农机成本很低,而在十八洞村同样一个机耕田成本却高很多。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包括使用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机械化,实现劳动力替代。原来农村搞双抢的时候要持续一个月左右,现在开着大型农机进行耕地收割差不多一个星期就能解决。传统人力劳动逐步实现人工智能替代,这就是我们以后要赋能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方向。再比如茶叶产业,如果不能解决茶叶采摘的机械化问题,未来可能很难找到茶叶采茶的人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对山区和丘陵地带农机的科技创新。在湖南很多山区,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在东北工业化城市化滞后于农业现代化,世界上最先进的水稻农机首先都投放在东北平原,包括无人机。依靠社会化服务+人工智能两方面结合,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推进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推进地域资源赋能,实现要素配置变革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樟树港的辣椒对外卖到600块钱一斤,出产价格是300块一斤,就是利用了樟树港特殊地域优势:只有这个地方可以产出这种辣椒。东江湖的橘子就是利用了东江湖形成的特殊气候,跟其他地方橘子口感就不一样。所以农产品跟工业产品有不同的要求,它对地域土壤气候环境要求特别敏感。特定的气候,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环境,产生特色的农产品。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气候特色产生了不同特色的农产品。我们怎么样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呢?现在有很多地方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如樟树港的辣椒已经走出了坚定的一步,但是衡东的黄龙辣椒在网上推广的时候,还是没有走出这样的水平。现在的市场已经细分化,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如何将低端产品赋能,实现市场效益?这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转换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到汝城的时候,并没有问农民产业有多大规模,地有多大产量;他问农民的三个问题是市场怎么样,价格怎么样,效益怎么样。现在有一个关键问题,农产品是季节性集中上市,却是全年度均衡消费。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是要抓住市场需求的问题。所以地域赋能要素配置变革,更多要配置市场端。我们怎么样在市场端架起价格桥梁,把生产环节跟市场环节对接起来。樟树港不愿意扩大规模,他们的产业专办人员说只有这么大规模,宁愿供不应求,也不愿意供大于求。好的辣椒就按斤售卖,中等辣椒按盒售卖,差的辣椒就加工成剁辣椒售卖。四川汉阳县的柑橘也是一样,好的卖个数(15元一个),中等的卖多少元一盒,差的就做橘子罐头。如何通过市场进行供应链配置,怎么把数字化信息化联系起来,帮助消费端和生产端连接起来,需供应链相关人员共同努力。
三、推进绿色生态赋能实现产品质量变革
如今绿色消费已经成为引领整个农产品的方向。在一些地方调研的时候发现,他们施了化肥农药的橘子都不好吃,用农家肥的橘子反而很好吃。当一个农村没有臭味的时候,他的有机农产品就卖不出去了。有一个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5000元,十八洞村费了很大力也只有14000多元,他们比十八洞村多一万多元,而且他们支书不拿一分钱工资,因为他本来就是种植大户,带头推行这种绿色生态模式。很多做文旅的人来到这里,感叹没有这种堆肥的臭味就没有有机农产品。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用堆肥,城乡凡是能够使用堆肥的,全部用堆肥来堆肥来解决农家肥的局限。
绿色生态环境往往能影响产品品质。像鱼肉,长沙有些鱼不好吃,厨师水平再高也不能改变品质。如何用绿色生态赋能实现品质变革,将引领以后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像养猪产业,要逐渐鼓励恢复农民乡下喂养土猪,而不是靠大型养殖场。养殖场可以要,但要注意合理配置品种结构,高中低端都需要。
美国林肯部长写了一本叫《四千年农户》的书,书中说中国用最少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美国要强制性休耕,而中国不需要,可以连续耕种,就得益于中国农村绿色的生产方式——农家肥循环生产方式。所以我们不能丢掉这种方式。曾经我写过一篇文章,当中国一粪难求的时候,中国农业危机就来了。因为农业与土壤、环境息息相关,我们怎么样改变品质,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怎么去探索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我们从数量要求向品质转变的时候,要更多向精致化和品质化方向转变,这就是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式。